学习型APP的使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9-08-25 标签:学习型APP 浏览数:1027

摘要: 本文选取了全国部分省份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对学习型APP的使用行为及其效果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作业辅导类APP最受欢迎,而提高成绩是其最大动因;工作日和周末使用时间差异明显,家庭是主要的使用场景;APP使用时间不固定,碎片化使用特征显著;数学类和语言类APP备受期待。

资讯主图

APP英文全称为Application,意为应用程序,而移动APP是指针对手机等移动连接到互联网的业务或者无线网卡业务而开发的应用程序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针对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现状及学习需求,市场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围绕学生课内外学习的APP,即学习型APP。与传统课堂学习相比,学习型APP支持24小时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学习计划和内容,开展个性化和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应用,学生对学习型APP的使用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问卷调查以全国部分省份的学生为对象,围绕学生使用学习型APP的基本情况、行为特征和使用期待等三个方面展开。为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合理性,本调查选择的范围覆盖了东部、中部和西部,选择的省份数分别为东部3个、中部2个、西部2个。问卷通过网络调查平台发放,共回收问卷5500份,经过数据清洗和筛选,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352份,其中,男生问卷2479份、女生问卷2873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使用学习型APP的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学生智能手机拥有率越高,使用学习型APP的比率也越高。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78.4%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其中小学期间就开始使用手机的比例达到24.8%,而东部地区的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意味着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学生手机普及率可能存在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地区经济越发达,学生拥有手机的概率也越高。在拥有智能手机的群体中,91.4%的学生表示曾经使用过学习型APP,这些学生最近一个月内使用过学习型APP的比例高达到84.8%。

关于不使用学习型APP的原因,在从未使用过学习型APP的学生中有31.5%的被访者表示没有听说过学习型APP,不知道学习型APP是什么;24.3%的被访者表示对学习或学习型APP不感兴趣;15.5%的被访者表示目前学业负担重,没有时间花在学习型APP上(见图1)。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的使用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开启了新世界。较早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手机与家人保持联系,也能够接触到更多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获取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不少西部地区的学生没有智能手机,这将进一步加剧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学生在教育资源可获性方面的不平等。

图1 受访学生不使用学习型APP的主要原因(仅展示前5项)

在学习型APP的使用类型方面,学生的相似性明显,作业辅导类APP最受欢迎。其中,“作业帮”的使用率最高;其次是“小猿搜题”和“猿题库”等;此外,外语学习类的“百词斩”也占有一定比例(见图2)。

图2 受访学生使用学习型APP的主要情况(仅展示前10项)

在学习型APP的使用动机方面,配合课程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成为学生使用的最主要原因,在使用者中占比达到55.3%。部分学生(22.2%)已经意识到补充课外知识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学习型APP来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而同学影响、父母或老师推荐等也是使用原因,但占比都不高。

2.学生使用学习型APP的行为特征。调查显示,学生使用学习型APP的时间不固定,频率较高,单次使用时间较短,碎片化特征显著。本次调查采用“使用学习型APP的频率”和“每次使用学习型APP的平均时间”两个问题来测量学生使用学习型APP的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在使用过学习型APP的学生中有半数以上(55.4%)表示使用时间不固定,但频率达到至少每隔2~3天使用一次的人数有30%。学生单次使用学习型APP的时间相对较短,主要集中在15~30分钟(29.7%)、15分钟以内(25.8%),超过1小时的使用者比例低,整体而言单次使用时间较为合理。

学生使用学习型APP的时间段在工作日和周末存在较大差异。周一至周五学生使用学习型APP的主要时间集中在20∶00~23∶00,而周末使用的时间段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主要集中在8∶00~11∶00、14∶00~17∶00和17∶00~20∶00三个时间段(见图3)。对学生而言,周一至周五基本上都在学校学习,周末则拥有更多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因而在具体使用时间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仍有少数学生(约3%~4%)在23∶00-5∶00期间使用,这种不规律的作息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负面影响,老师和家长应予关注,并主动进行干预,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计划。

图3 受访学生使用学习型APP的时间分布情况

在使用地点方面,绝大多数使用者(93.3%)主要在家中使用学习型APP。而以学校作为使用场所,如在课堂上和课间休息期间时使用的不多见,这应与学校对学生手机使用的制度和家长对孩子手机使用的严格管控有关。

3.学生对学习型APP使用评价。效果是衡量学生使用学习型APP所产生影响的主客观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继续使用的意愿。调查显示,学生自我报告使用效果较好者占多数,这些学生的再使用意愿较高。总体来说,受访者都表现出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基本上能够满足自主学习的要求。在使用效果方面,使用过学习型APP的学生中有59.8%的学生自我报告使用效果较好,35.8%的学生表示效果一般,无明显帮助;仅有4.4%的学生表示效果不好(见图4)。

图4 受访学生对使用学习型APP的效果情况

此外,调查显示,在利用智能手机使用学习型APP的过程中,学生面临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如不能按计划坚持学习,或者不由自主地玩手机游戏等现象。使用过学习型APP的学生中仅有26%表示能够按计划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学习;其他学生都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走神”情况;少数学生(7.1%)反映使用过程中难以控制自己,经常不自觉地被手机的娱乐功能所吸引。

在学习型APP的再使用意愿方面,使用过学习型APP的学生中有77.9%表示继续使用学习APP的可能性较大。其中,明确表示今后还会继续使用学习型APP的学生占比达到35.1%,18.1%的学生对学习型APP的态度还比较模糊,不确定今后是否会继续使用,剩下4%的学生表示不再使用学习型APP的可能性较大,有1.1%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再使用学习型APP。

4.学生最期待的学习型APP。调查显示,数学、语言类学习型APP最受学生期待,而艺术、教育游戏类APP受学生关注较少。本次调查要求受访者不考虑其他因素,选择最愿意使用的学习型APP类型。结果显示,传统必修课程中的语文、数学和外语得到重视。其中,35%的学生选择了数学类,即有关平面几何、函数和方程等数学教学辅导方面的内容;32%学生选择了语言类,即与中文、英语、拼音、词汇、写作、古文等相关的中英文语言学习方面的内容。而传统辅修课程中的地理、生物、历史等也引起一定关注,涉及天文、地理、生活常识、传统等人文知识的科普类APP内容也有不少受访者选择。此外,对与学生成绩无直接关联性的艺术类(涂鸦、绘画、折纸、乐器、钢琴)等美术音乐学习和教育游戏类(主要包括益智类游戏)APP的使用率则较低。总体而言,学生学习型APP的选择和使用主要以是否有助于学习成绩为判断标准,个人兴趣和爱好所起的作用有限。

三、学生使用学习型APP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型APP的质量缺乏权威认证,学生选择只能基于主观判断。从研发环节看,决定学习型APP质量的主要是设计技术和学科知识两个方面。就设计技术而言,包括界面设计、程序设计等。就学科知识体系而言,其完整性和准确性难以保障,原因在于一方面学习型APP的开发商大多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有限,学习数据繁多也导致其难以一一核查;另一方面,资本的逐利性使学习型APP开发商为了产品早日上线获取利润,而导致对学科知识内容把关不严、东拼西凑的现象出现。总体而言,学习型APP所需要的技术要求不高,开发与运营成本也不高,因而学习型APP大量涌现,在缺乏专业监督和权威认证的情况下,行业标准和规范无从谈起,良莠不齐就成为必然。尽管几乎所有的学习型APP开发商都声称其产品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特点,但实际情况却难以核实。面对海量的学习型APP,学生对产品的选择只能依赖于自身感受或他人推荐,这将导致学生在选择学习型APP时,可能会因需要多次试错而浪费时间、精力等。

2.学习型APP的设计缺乏科学指导,学生应用易形成依赖心理。除了前述学科知识体系设计外,与用户体验紧密相关的因素主要是学习模块与应用程序设计的科学性。学生因升学压力还未得到实质性缓解,学习型APP开发商大多为了迎合这种需求,重点推出作业辅导模块,应用程序也日益便捷,许多APP提供了“拍照识题”功能,即直接通过拍摄题目,APP就可以智能识别并匹配答案。学生普遍存在作业多、作业难的问题,拍照识题能够实现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习题的答案,因而该类APP备受推崇。在后期的访谈中,不少学生表示使用“作业帮”最大的便利在于答案和详尽的解答过程,能够减轻作业负担。但从教育规律的角度看,过多地使用学习型APP直接检索答案,等于放弃独立思考的训练机会,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对学习型APP的依赖,严重影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形成。

3.学习型APP的使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使用只能实现部分效果。学习型APP是一把“双刃剑”。学习型APP开发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扩大知识面。但由于智能手机是学习型APP运行的主要载体,相当一部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出现沉迷于手机娱乐功能,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手机一直被认为是造成学生成绩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正是由于这样的观念,学生的学习型APP受到老师和家长不同程度的限制,如“学生不得携带手机进入学校”和“只有写完作业才可以使用手机”等。这些限制导致学生使用手机的自主性受到影响,不能充分地利用学习型APP。与此同时,学生群体间因是否使用和是否能正确使用学习型APP所产生的“知识鸿沟”也将逐步凸显。

四、促进学生学习型APP有效使用的对策

1.政府部门:严格监管,权威认证。学习型APP已经逐渐成为学生的一大知识来源,保障其科学和有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政府部门作为公权力的代表,必须承担起严格监管的职责。一是工信部、教育部等相关管理部门根据职能在网络信息、学科知识等多方面进行专业监管。二是出台统一的行业标准,建立学习型APP开发的标准和规范,制定权威认证程序。三是推广应用中注意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如通过向学习型APP开发主体和网络运营商定制服务的模式,以试点形式逐步推广学习型APP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地区的应用,缩小不同地区间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所导致的“知识鸿沟”。

2.开发主体:精心设计,确保质量。因使用者的特殊性,学习型APP的开发不应是纯粹的商业行为,其社会意义更大,因而开发主体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粗制滥造,必须精心设计,确保质量。为此,一是要树立“内容为王”的观念,教学内容是在线教育的核心,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开发主体的职责所在。二是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充分听取教育专家、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见,将优质资源融入学习型APP的设计,丰富和发展学习模块设计,方便学生对自身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实时监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需求特点,自行设计学习型APP或者联合相关企业开发,切实保障学习型APP的质量。

3.使用主体:合理使用,提高效果。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传统课堂讲授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积极地利用新技术,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这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学习型APP,学生可迅速获取课本上的知识、甚至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学习型APP发展迅速的情况下,简单地禁止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往往效果不明显。学校教育应该反思学习型APP带来的问题,重点思考在知识获取途径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更高效地利用好课堂时间、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力。学习型APP的合理运用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合理使用,二是教师和家长的合理使用。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应该一定程度上自主地使用学习型APP,包括使用的时间和地点,而这需要学校和家长一定程度上放松对学生智能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使用的管理。学校教师和家长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学习型APP,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学习型APP。目前,部分学校已经将新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辅助,学生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能够实现签到、答题、课后作业和教学互动等功能,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还能够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打通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场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讲授的难点和重点。

五、结语

米维信息认为对课业负担繁重的学生群体,学习型APP的使用符合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潮流。符合认知规律和特征的学习型APP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创造性地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都在产生影响。在当今学生注意力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将手机APP嵌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都有重要意义。在学习型APP迅速发展的时代,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学生使用学习型APP获取知识创造良好环境,并积极实施干预,促使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学习APP。


关键字: 学习型APP,衡阳APP开发

衡阳网站建设,APP开发活动入口
相关资讯

衡阳APP开发|移动APP开发模式

2019-10-07 浏览次数:14193

衡阳APP开发|词干提取APP的开发与设计

2019-10-07 浏览次数:16532

开发一款有趣的新闻APP的思考

2019-09-20 浏览次数:5470

国际贸易学智慧课堂APP的开发与应用

2019-09-20 浏览次数:5441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提供衡阳微信小程序开发,微信营销功能开发、公众号开发等开发服务
米维信息微信小程序二维码